大棚覆盖面积较大,空间大,热效应较好,容易建造,且造价较低,是当前应用较广的保护设施。可种植高秧支架的瓜、果、豆类等蔬菜。一般比露地可提早收获20-40天,秋后可延长生长期25天左右。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不断的革新,新的大棚类型及覆盖方式也将不断出现,当前应用的大棚,依其建造所用的材料的不同,其棚型结构可分为竹木结构、钢材结构和无机复合材料构件等。目前生产的棚型规格有6米、8米、10米及12米跨度,高度有2.4米,2.6米,2.8米及3.0米。这种棚型结构,具有一定的规格标准,结构合理、坚固耐用、安装方便。是当前推广应用的棚型结构。
三、大棚的性能特点
(一)温度条件
塑料薄膜具有保温性。覆盖薄膜后,大棚内的浊度将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而升高,随着外界气温下降而下降。并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和较大的昼夜温差。越是低温期温差越大。一般在寒季大棚内日 增温可达3-6℃,阴天或夜间增温能力仅1-2℃。春暖时节棚内和露地的温差逐渐加大,增温可达6-15℃。外界气温升高时,棚肉增温相对加大,最高可达20℃以上,因此大棚内存在着高温及冰冻危害,需进行人工调整。在高温季节棚内可产生50℃以上的高温。进行全棚通风,棚外覆盖草帘或搭成"凉棚",可比露地气温低1-2℃。冬季晴天时,夜间最低温度可比露地高1-3℃,阴天时几科与露地相同。因此大棚的主要生产季节为春、夏、秋季。通过保温及通风降温可使棚温保持在15-30℃的生长适温。
(二)光照条件
新的塑料薄膜透光率可达80-90%,但在使用期间由于灰尘污染、吸附水滴、薄膜老化等原因、而使透光率减少10-30%。大棚内的光照条件受季节、天气状况、覆盖方式(棚形结构、方位、规模大小等)、薄膜种类及使用新旧程度情况的不同等,而产生很大差异。大棚越高大,棚内垂直方向的辐射照度差异越大,棚内上层及地面的辐照度相差达20-30%。在冬春季节以东西延长的大棚光照条件较好、它比南北延长的大棚光照条件为好,局部光照条件所差无几。但东西延长的大棚南北两侧辐照度可差达10-20%。
不同棚型结构对棚内受光的影响很大,双层薄膜覆盖虽然保温性能较好,但受光条件可比单层薄膜盖的棚减少一半左右。
此外,连栋大棚及采用不同的建棚材料等对受光也产生很大的影响(表4-2-3)。从表中可看出,以单栋钢材及无机复合材料构件结构的大棚受光较好,只比露地减少透光率28%。连栋棚受光条件较差。因此建棚采用的材料在能承受一定的荷载时,并尽量简化结构,既不能影响受光,又要保护坚固,经济实用。
(三)湿度条件
薄膜的气密性较强,因此在覆盖后棚内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造成棚内空气高温,如不进行通风,棚内相对湿度很高。当棚温升高时,相对湿度降低,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。晴天、风天时,相对温度低,阴、雨(雾)天时相对温度增高。在不通风的情况下,棚内白天相对湿度可达60-80%,夜间经常在90%左右,最高达100%。
棚内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依作物种类不同而异,一般白天要求维持在50-60%,夜间在80-90%。为了减轻病害的危害,夜间的湿度宜控制在80%左右。棚内相对湿度达到饱和时,提高棚温可以降低湿度,如湿度在5℃时,每提高1℃气温,约降低5%的湿度,当温度在10℃时,每提高1℃气温,湿度则降低3-4%。在不增加棚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时,棚温在15℃时,相对湿度约为7%左右;提高到20℃时,相对湿度约为50%左右。
由于棚内空气温度大,土壤的蒸发量小,因此在冬春寒季要减少灌水量。但是,大棚内温度升高,或温度过高时需要通风,又会造成湿度下降,加速作物的蒸腾,致使植物体内缺水蒸腾速度下降,或造成生理失调。因此,棚内必须按作物的要求,保持适宜的湿度。
四、栽培季节与条件
塑料大棚的栽培以春、夏、秋季为主。冬季最低气温为-15℃--17℃的地区,可用于耐寒作物在棚内防寒越冬。高寒地区、干旱地区可提早就在用大棚进行栽培。北方地区,于冬季,在温室中育苗,以便早春将幼苗提早定植于大棚内,进行早熟栽培。夏播,秋后进行延后栽培,1年种植两茬。由于春提前,秋延后而使大棚的栽培期延长两个月之久。东北、内蒙古一些冷冻地区于春季定植,秋后拉秧,全年种植一茬,黄瓜的亩产量比露地提高2-4倍。黑龙江省用大棚种植西瓜获得成功。西北及内蒙古边疆风沙、干旱地区利用大棚达到全年生产,于冬季在大棚内种植耐寒性蔬菜,开创了大棚冬季种植的先例。为了提高大棚的利用率,春季提早,秋季延后栽培,有时采取在棚内临时加温,加设二层幕防寒,大棚内筑阳畦,加设小拱棚或中棚,覆盖地膜,大棚周边围盖稻草帘等防寒保温措施,以便延长生长期,增加种植茬次,增加产量。